记者:哈维尔带国足起码不会比伊万差,进攻能进前场射门就是能耐
近期,围绕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帅人选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有观点认为,若由现任上海海港队主教练哈维尔执掌教鞭,其带队表现至少不会逊色于前任伊万科维奇,尤其一点值得肯定:球队在进攻端能够有效将攻势推进至前场,并完成射门,这本身便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进步。这种看法,折射出外界对国足进攻乏力痼疾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改变现状的迫切期待。
回顾伊万科维奇时期,球队在进攻组织上时常陷入僵局。中场控制力薄弱,前后场脱节,导致进攻往往难以渗透至对方核心区域,更多依靠长传冲吊或零星个人突破,射门机会寥寥,场面沉闷且效率低下。球迷们记忆犹新的,往往是球队在面对实力相近甚至稍弱的对手时,也难以创造出有威胁的进攻,得势不得分乃至被动挨打的情况屡见不鲜。
反观哈维尔在其俱乐部执教生涯中,所展现的战术理念则更侧重于进攻的实效性和场面的控制。虽然他麾下的球队战术未必称得上华丽,但通常思路清晰,强调通过中前场的有效传递和跑位来创造空间。最关键的是,球队的进攻能够比较顺畅地发展到对方禁区附近,形成射门,无论最终能否转化为进球,至少持续施加了压力,制造了可能性。这种“能把球打向对方球门”的能力,对于目前进攻端长期便秘的国足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足球比赛中,射门是得分的唯一前提。无法完成射门,一切战术构想都是空谈。一支球队如果连稳定地将进攻推进至前场、形成射门都做不到,那么谈论控球率、传球成功率等数据意义已然不大。哈维尔的球队往往在进攻数据的“量”上有所保证,这为进球奠定了基础。这种务实的进攻哲学,或许正中国足下怀。
当然,将俱乐部执教成绩直接等同于国家队执教能力并不可取,两者在球员调教、备战周期、战术贯彻难度上存在巨大差异。国足的问题盘根错节,绝非更换一位主帅就能迎刃而解。哈维尔是否真能适应国家队的工作模式,能否有效整合来自不同俱乐部的球员,都是未知数。
但上述观点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指出了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底线标准:现阶段,对于低谷中的中国足球,我们或许无法苛求一位主帅立刻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和辉煌的成绩,但至少应能看到球队在场上展现出清晰的战术意图和积极的进攻姿态。能够稳定地将战火燃烧到对方半场,能够频繁地考验对方门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是重建信心和体系的第一步。
因此,“哈维尔带国足起码不会比伊万差,进攻能进前场射门就是能耐”的说法,与其说是对某一位教练员的推崇,不如说是广大球迷一种无奈却务实的最低期待。它反映了人们希望国足首先能踢出“正常”的、有内容的足球的迫切心情。无论未来谁执掌帅印,能否让球队的进攻变得“像样”,能否让皮球更多地飞向对方球门,都将是衡量其工作成效的最直观、最基础的尺度。